青海海东:看民和工业园如何乘势高飞?

相关动态

 当前位置:首页 > 相关动态

青海海东:看民和工业园如何乘势高飞?

发布时间: 2023-12-13 来源:相关动态

  青海濮耐总投资3700万元、年产2.5万吨高品质耐火材料项目车间主体已完工,设施安装接近尾声;

  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总投资4800万元、年产5万套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用坩埚项目正在进行钢构安装;

  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总投资7900万元分布式首期地面光伏项目让人眼前一亮……

  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工业园,一批抢占创新制高点的优势产业项目正不断刷新建设的“进度条”。

  数据显示,今年民和工业园共实施各类项目28项,总投资17.71亿元,开工率达93%,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  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的人介绍调试出来的合格产品。宋翠茹 摄抓实项目 “刷”新建设加速度

  9月28日,记者在青海省投西部水电公司发现,一个项目带来的“双碳”意义正在民和县逐步显现:8月31日14 时18分,青海省投西部水电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首期地面光伏4.2MWp(兆瓦)顺利成功并网发电。该项目总设计容量17.9MWp,采用“自发自用”模式,年平均发电量约2748.60万kWh(千瓦时),每年可节约标煤约0.86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.56万吨,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5.08吨,真正的完成绿色供能、用能。同时,该项目是青海省投大力实施节能降耗,积极践行《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推进国家电投“四个转型”战略部署,探索实践“铝业+光伏”新模式迈出的实质性一步。

  透过项目看企业,西部水电公司作为我省传统电解铝生产业的代表,在“双碳”、阶梯电价目标挑战面前,最终把发展趋势瞄向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、工艺创新,企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  而这一光伏项目是青海省投落实“双碳”战略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布局,也是西部水电公司“增量牌”重点项目。

  “这个项目7月3日开工,历时60天精心安装,最终实现并网发电。项目建设期间,项目团队合理组织规划,制定详细施工计划,确保安全零事故、质量零缺陷。”青海省投西部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  站在新的起点,民和工业园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从打基础、拉框架的阶段,向构建高质量工业园发展动力系统转变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民和工业园举全县之力打好“工业突围”战,聚焦“进一步抢抓机遇,全力抓好项目、服务、招商引资等工作,努力打造高水平、高质量、高标准现代产业园区”的发展要求,坚持“一区三园N基地”发展思路,通过推进重点项目,支持带领企业技改升级,在优化产业布局,实施延链补链强链,打造链式服务上实现新进展、新突破。

  同时,工业园以更有力有效的作为,紧扣企业创新转型,竭尽全力帮企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、技术改造等有效途径,推动企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服务化、绿色化发展,积极培育新的创新型增长点。

  梳理其做法:民和工业园按照市委市政府、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,以高水平发展为统领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,强化项目谋划与筛选、强化项目推进与服务、强化项目考核与实效,以一个个项目接续建设,有力支撑投资稳定增长和产业优化升级,不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作为平台载体,逐步提升规划、完善配套、改进服务,大力引进优质项目,形成了优势突出、特色显著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。

  另外,民和工业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速打造新兴起的产业集聚、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,挂图作战抓落实,精准招引投资强度高、产出效益高、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关联度高的引擎性项目。依托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45万吨电解铝产业基础,深化与江苏无锡市铝制品下游产业企业的交流合作,成功引进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期总投资4.5亿元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,在“氧化铝—电解铝—铝加工—铝基合金—基础铝材料—箔轧产品—铝型材产品”产业链上得以进一步延伸。

  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用坩埚项目施工现场。宋翠茹 摄创优服务 “链”出发展新动能

  近年来,国内外制备氧化镁生产的基本工艺主要为矿石煅烧法和海水/卤水提纯法,矿石煅烧法氧化镁纯度最高仅有98.5%,已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冶金等高端制造产业需求。而在民和工业园的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,年产2.5万吨高品质耐火材料项目正加紧施工,设备调式已进入收尾阶段。

  “我们是为满足镁盐、醋酸纤维、玻璃、电工等行业的客户指标要求,急需提高和稳定氧化镁产品的质量,抢占在全国镁盐市场占有率。通过这一自主研发项目,可以制备出99%高纯度的氧化镁,产品成品率更高,工艺更稳定,且生产过程低能耗,还可以消耗原生产线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,降低碳排放,是一种绿色、高效、稳定、无污染且成本低的高纯度氧化镁制备方式。通过这条生产线,可以助推公司销售百亿的战略目标。”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介绍说。

  经济发展不仅要抓好“强筋健骨”的大项目,还要抓好“毛细血管”的中小微企业。

  工业园的青海藏峡山泉水有限公司车间内,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加紧作业,机器运转声如同令人欣喜的“音符”。

  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,在生产工艺、设备和检验测试手段等方面高标准、严要求,实现生产所有的环节的数字化、自动化控制,内外清洗、消毒、灌装、压盖、热封等过程全部实现无菌自动化作业,做到了真正的无菌生产环境,让更多人喝上天然、可口、健康的放心水。

  如今,在民和工业园,企业项目加速建设、投产达效,持续焕发绿色发展、转型发展、高水平发展的勃勃生机。

  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格外的重视,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使民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,占据了发展的多重优势,高水平发展成为最激荡人心的旋律。但是,进入新发展阶段,民和人清醒地认识到,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短板弱项仍然突出。

  因此,民和工业园需要补齐短板、破解弱项,在产业补链上求突破。聚焦产业链发展的痛点、堵点、难点,紧盯产业链创新短板,深入开展上下游、企业间合作,在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合力攻关,逐步形成产业聚合优势,做大做强优势产业,“链”出发展新动能。以产业骨干企业为支撑,重点扶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打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,着力形成“点—链—面”结合的技术创新载体,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“来到民和之后,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尊商、爱商的浓厚氛围。园区主要领导每月都要来企业调研三四次,有问题现场解决,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加大投资的决心和长远发展的信心。”李健由衷地说。

  俯瞰青海省投西部水电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。公司可以提供助企增效 “跑”上产业快车道

  翻开2023年民和工业园前9个月的经济答卷,一条条翔实的数据诠释了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原因:继续“放水养鱼”,持续为企业送去“及时雨”,让企业在发展上“底子”厚,在担当创新主体上“底气”足。

 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产业项目发展的助推剂。深谙这一道理的民和县,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纲,围绕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趋势,精准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规律,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大服务力度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企业和工业园齐头并进、协同发展,全力绘就产业转型发展提质跃升的全新画卷。

  9月28日,在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用坩埚项目现场,记者看到,工人师傅正在多节点施工,项目建设全速推进。

  “公司投产十余年来,生产经营稳步发展,产品质量获得较好口碑。由于电极糊产品的特殊属性,在一定时期来看,还很难有性价比更优的替代产品。但作为传统产业,产能过剩等企业生存发展的危机重重。我们从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,认真调研分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,依托企业现有设施条件,结合青海‘四地’建设战略,2022年决定在目前电极糊生产的基础上,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‘年产5万套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用坩埚项目’,整体项目有望在2023年11月初达到烘炉试生产条件。”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文告诉记者。

  谈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园区建设,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生军表示,将以十足诚意让企业坚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,继续走以强链、延链、补链为发展趋势的产业之路。同时,作为民和县的项目承载地,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。

  在这一进程中,“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”仍是民和工业园发展的主题,但力度、深度和广度都将更胜从前。

  而今,民和工业园瞄准建成全省一流的工业制造和服务基地的目标,以“高新轻优”为发展趋势,中小企业创业园(东西部协作产业园)引进农副产品加工、轻工、包装等企业21家,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,有效辐射带动农民增收、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  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技改方向为主导,大力实施“淘汰落后、老旧更新、绿色转型、布局优化、产品提档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,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投资1.2亿元对420KA(千安)电解槽石墨化磷生铁浇筑实施技术改造;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计投资9.63亿元建成轻烧氧化镁、高密高纯氧化镁、大结晶电熔氧化镁等6个项目,产品更为丰富,质量不断的提高,产业链更完善,填补了青海省耐火材料的空白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……

  时间向前,民和向上。我们始终相信,未来,会有更多的企业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  从2021年12月份记者第一次采访民和工业园以来,就一直关注着这里的发展。

  坦白地说,当初对园区打造百亿产业集群,既有期待,也有疑问。直到最近,再次踏上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,看到企业如火如荼地生产,项目加速建设、投产达效,整个园区持续焕发绿色发展、转型发展、高水平发展的勃勃生机,必须得说,民和工业园清晰绘制的“工业图谱”所呈现出的体量,以及在优化产业布局,实施延链补链强链,打造链式服务上的发展规划,着实令人振奋。

  通过再次实地深入采访,不禁感叹:固定资产投资提高39.1%的背后,是一笔笔投资的及时到位,是一次次入企服务的有效落实,是一个个实打实项目的加快建设。

  项目是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源泉与动力。可以说,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,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。采访中,记者深深地感受到,民和县在工业经济发展上,已然抓住了产业项目这个“牛鼻子”,新能源产业铆足劲“强筋壮骨”,传统制造业奋力“脱胎换骨”,新材料产业奔涌着创新热浪……全县工业经济正跃动着高水平发展的澎湃动能。

  作为青海东部门户,锚定产业项目发展趋势后,如何进一步扬己之长、乘势而上?

  如今,我们欣喜地看到,民和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对照全省坐标,全力争取政策,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,抓好招商引资,着力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、科技含量高、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、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、竞争优势强的项目,以此不断延伸、拉长、建强产业链条,加快产业集优集强集全。

  同时,民和工业园筛选出一批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、成长性好、带动力强的项目,慢慢地加强产业的自我“造血”、循环功能,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。

  舵稳当奋楫,风劲好扬帆。如今,民和工业园在海东市委市政府、民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找准突破口,制定具有前瞻性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规划,优化生产力布局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、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,发展路径愈加清晰,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,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、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,也为全省更多工业园抓招商、抓项目拓展了新路径,开拓了新思路。